医用纳米粒子可为农作物输送营养

时间:2018/07/20 19:40:44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小碟
原标题:医用纳米粒子可为农作物输送营养

  纳米粒子会遍布植株的叶子和根部。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纳米科学研究,除了人体外,用于递送药物的医用纳米粒子也可以帮助治疗农作物的营养缺乏症,其将在农业生产领域帮助大幅提高作物产量。

  在过去几十年中,脂质体作为一种先进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其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实际上,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这种纳米粒子可以穿过生物屏障,将填充在其内部的药物或其他物质递送至目标组织。它们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递送用来治疗癌症等疾病的药物。

  由于这种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甚至可以被正常代谢,因此其作为载体的开发潜力巨大。此次,以色列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艾维・施罗德及其同事,测试了纳米粒子向幼苗和完全长成的樱桃番茄植株递送营养素的能力。研究团队分别采用两种方式对缺镁和缺铁的植株进行处理,一种是载有镁铁元素的纳米粒子,一种是不包含在纳米粒子内的工业镁和工业铁。

  实验表明,经纳米粒子处理的植株克服了无法通过标准农业营养素治疗的急性营养缺乏症;施用14天后,经纳米粒子处理的营养缺乏植株恢复了健康,而用标准农业营养素处理的植株则没有。

  研究人员表示,纳米粒子会遍布植株的叶子和根部,之后被植株细胞摄取,并在那里释放出营养物质。该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不但改变了许多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同样有望提高作物产量。

  总编辑圈点

  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人口在增长,耕地在减少,未来的地球如何养活如此多的人口令人担忧。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饥饿的阴影正在远去,但它也很可能卷土重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应对方案,比如学会食用蛋白含量丰富的昆虫或者在实验室培养人造肉。不过,这样的食物恐怕会让不少人反胃。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大概是最靠谱也最容易被接受的途径。(记者张梦然)

相关阅读

大气风洞模拟技术实验室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赵竹青)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该集团旗下中核环保有限公司近日迎来“一周岁”生日,目前已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并[详细]
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透露:复兴号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将在京张高铁首次得到应用。据悉,目前时速3[详细]
人民网北京1月3日电 据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息,近日,吉林省科技厅印发《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力争到2020年,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详细]
原标题:农业农村部:转基因技术安全性可控 “关于食堂吃不吃转基因,有没有特供问题,我在今年两会‘委员通道’已向大家作过介绍。据我了解,我们没有专门的特殊供[详细]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28日在北京召开。围绕网络平台的治理、数字经济的法治规范、企业履行平台责任等问题,互联网法治领域的专[详细]